“微改造”改出城市新氣象
夏日,漫步石城縣清華苑小區,整潔平坦的步道蜿蜒其間,車輛停放規范有序,老人們在休閑亭里談天說地,處處洋溢著溫馨和諧的氛圍。很難想象,這里曾違規搭建多、道路狹窄、停車混亂。
作為典型老舊小區,以前的清華苑,公共空間被違規院墻、破舊綠化帶大量擠占,部分道路寬度不足1米。“部分區域消防車進不來,電動車橫七豎八地停,安全隱患大得很。”居民陳先生回憶道。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石城縣以“繡花功夫”開展清華苑老舊小區改造,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精準發力!巴ㄟ^拆除約20平方米阻礙通行的院墻,清理道路兩旁雜物及破舊綠化帶,拓寬消防通道,實現小區消防環線貫通!痹摽h城市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改造不僅“除舊”,更注重“立新”。當地通過盤活邊角地塊資源,將320平方米的破舊綠化帶改造成停車位,整治560平方米閑置空地,新建非機動車停車棚;在環境提升方面,小區實施外立面統一改造,同時整治816平方米菜地,拆除105平方米雜物間,建成近1200平方米的休閑健身廣場,后續還將配備羽毛球場、乒乓球臺等設施!艾F在停車不發愁,下樓就能健身,日子越過越舒心!标愊壬Q起大拇指。
在石城縣二中南門后稷路段,同樣上演著“微改造”帶來的蝶變。曾經垃圾堆積、私搭亂建的“問題地塊”,如今已變身綠意盎然的生態停車場。作為石城縣背街小巷提升改造重點項目之一,當地累計投入187萬元,建成免費停車場,推進路面硬化、雨污管網改造、綠化亮化提升等工程。改造后,新增機動車位107個、非機動車位約400個,改造地下水管網814.69米,完成綠化面積3600余平方米,“臟亂差”變身“暢潔美”。“以前接送孩子,電動車都沒地方停,現在停車方便了,環境也漂亮,政府真是辦了件大實事!笔忻褓囅阈愀锌馈
近年來,石城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群眾最關切的問題入手,用“繡花功夫”推進城市公共空間治理,這些“微改造”工程,看似微小,卻精準對接民生需求,提升了城市品質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全媒體記者曹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