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粽子遇冷是理性回歸
前些年,市場上曾出現“天價”粽子,這些粽子以高檔食材、奢華包裝為噱頭,價格遠超普通粽子。近日,記者探訪發現,今年線下“天價”粽子難覓,最貴的一款禮盒售價為499元;線上有近2000元的粽子禮盒,但沒什么購買記錄和評價。(據《揚子晚報》5月23日報道)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作為端午節的傳統節日食品,粽子寄托了千百年來人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和追思,對其清廉正直的高潔品格的推崇。粽葉青翠欲滴,糯米白瑩如玉,用粽葉包裹糯米、紅棗等樸素食材,即可生發出獨特的軟糯清香,這一節日食品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清新的節日風氣,傳遞著廉潔修身的傳統文化。
過度包裝與豪華混搭的“天價”粽子,早已脫離了節日食品屬性,淪為社交中的人情籌碼與攀比工具,不僅嚴重背離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侵蝕著文化根基,也容易滋生不良社會風氣。部分消費者,用“高端化”的節日食品換取面子和社交資本,折射出一種畸形的消費觀和價值觀。今年端午節來臨之際,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提示,倡導簡約消費,拒絕“天價”粽子。這一消費提示,有助于進一步營造崇尚節儉、反對浪費的清新節日風氣,推動粽子回歸節日食品屬性、回歸傳統文化本源。
今年市場上“天價”粽子遇冷現象,是“粽子只是節日食品”的消費理性回歸。讓粽子更好地回歸節日食品屬性,需要多方合力、久久為功。生產企業要在產品開發、提升質量上下功夫,挖掘傳統工藝、創新口味,自覺推廣簡化包裝。廣大消費者要樹立綠色低碳、務實理性的消費觀念,拒絕為過度包裝掏腰包,身體力行反對奢靡浪費。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加強價格與包裝監督,對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此外,要通過民俗活動、教育宣傳等方式積極弘揚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讓人們在濃濃粽香中品味端午節這枚粽子里的“原味”。(廖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