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小鎮”造船忙
5月23日,2025中國南昌國際龍舟賽在南昌紅谷灘區九龍湖水域擂鼓開賽,來自國內外50支龍舟隊、約1500名運動員爭相競渡。
據悉,這場精彩賽事所用龍舟,不少產自于我省一座遠近聞名的“龍舟小鎮”——萬年縣梓埠鎮。該鎮自古水運發達,端午賽龍舟歷史悠久,龍舟制造技藝傳承了數百年。隨著端午節臨近,當地各大龍舟制造基地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期,工人們鉚足干勁、趕制訂單。
5月2日,位于萬年縣梓埠鎮柴埠村的賢漲龍舟基地,不時傳出陣陣機器打磨木頭的聲響。師傅們或拿墨斗為木頭彈線,或用打磨機處理木頭,或用油漆畫龍頭龍身……一艘嶄新的龍舟在他們的巧手下逐漸成形。“從一根良木到一艘龍舟,需要歷經做龍骨、扎龍根、雕龍頭、刻龍尾、上漆等20多道工序。”上饒市級非遺“萬年梓埠龍舟制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光定制作龍舟已有50多個年頭了,龍舟制造的每一個步驟他都熟記于心。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藝,他不斷探索創新,在造船用材、制作技藝、款式設計等方面大膽突破,開發出多種新穎款式的龍舟,滿足了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隨著賽龍舟成為文旅新熱點,傳統的龍舟制造技藝也迎來了新的“春天”。不少在外工作的年輕人返回家鄉,跟隨父輩重拾這項傳統技藝。“原來父親經營的龍舟廠每年訂單量只有20條左右,2023年70多條,2024年達到106條,其中就包括南昌國際龍舟賽的14條訂單。”2023年,在深圳工作的李義返鄉創業,幫助父親李明亮打理龍舟廠,通過網絡宣傳、技藝創新等方式拓寬銷路,龍舟遠銷安徽、廣東、湖南、福建等地。
“父親對龍舟事業非常執著,我也深受觸動,希望能夠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把龍舟文化推向廣闊的國際市場。”萬年縣亮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義說,“作為一名返鄉創業者,能夠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幫助他們增加收入,我感到很自豪。”
近年來,萬年縣通過建設龍舟文化產業園,開展龍舟比賽、龍舟旅游、龍舟文化展、龍舟藝術表演等系列文化活動發展“龍舟經濟”,努力把梓埠鎮打造成中國“龍舟小鎮”。目前,該鎮已發展大大小小的龍舟制作基地60多家,從業人員達400人。
本報全媒體記者洪子波攝影報道

5月2日,萬年縣亮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工人們將制作好的船身搬進廠房。
李明亮和兒子李義(右)在安裝龍頭。
雕刻師蔡勤正在雕刻龍頭。
工人在給龍舟刮膩子。
有著40多年造龍舟經驗的李明亮在給龍舟畫線。
通過網絡宣傳、技藝創新等方式,萬年縣梓埠鎮的龍舟遠銷安徽、廣東、湖南、福建等地。

2025中國南昌國際龍舟賽所用龍舟,不少產自于萬年縣梓埠鎮。

5月23日,2025中國南昌國際龍舟賽在南昌紅谷灘區九龍湖水域擂鼓開賽,來自國內外50支龍舟隊、約1500名運動員爭相競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