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江西底色、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訪全國人大代表、南昌大學黨委書記羅嗣海
本報特派全媒體記者劉斐
“2024年,南昌大學新增6個博士點,博士點總量達31個;以食品科學為主的農業科學躋身ESI全球前0.293‰,4個學科新晉全球前1%;新增部級以上科研平臺10個,引進培育國家級青年人才6人、省級人才100人次,高層次人才增量達91人,一人獲評‘全國模范教師’……”說起這一組數據,全國人大代表、南昌大學黨委書記羅嗣海如數家珍。
科技創新領域捷報頻傳。“實現了國家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雙豐收’,謝明勇院士斬獲何梁何利基金獎,標志著學校科研實力邁上新臺階。”羅嗣海介紹,南昌大學在校企合作方面也是成果頗豐,已經與江銅、江鎢、中微等龍頭企業達成10項合作項目。
立德樹人成效同樣亮眼。“學生團隊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摘得2金5銀14銅,馮彬同學在巴黎奧運會勇奪銀牌,李晨洋同學以5.85米刷新全國撐竿跳高紀錄。”羅嗣海說。
成績屬于過去,奮斗成就未來。“2025年,南昌大學將聚焦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凝心聚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服務江西加快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羅嗣海說。
“學科建設突出特色,打好‘一提一進’突圍戰。”羅嗣海介紹,南昌大學將集中資源推動材料、食品學科沖擊更高水平,構建“人工智能+”交叉學科集群,同步實施“284”人才工程,做大博士后招收增量,創新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模式與機制,完善人才成長與發展全鏈條保障機制。
“科技創新必須緊盯國家急需,把論文寫在江西大地上!”羅嗣海介紹,圍繞服務“1269”行動計劃,南昌大學正積極推進省實驗室建設,有組織地對重大科研項目開展協同攻關,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材料、食品及醫學科技創新高地,深入推進3個“十百千”工程,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必須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時代命題。”羅嗣海表示,2025年,學校將持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組織地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出臺一流本科人才培養建設方案,推動本研一體化貫通培養改革,全力推動“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提升人才服務國家重大需求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