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江西省兩會|巫太明:擦亮本土文化名片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編前語: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謀劃之年。1月16日起,江西省進入兩會時間,代表委員就如何助力江西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共商發展大計。近日,央廣網江西頻道專訪江西省人大代表,吉安市萬安縣縣長巫太明。

央廣網:恒安公園、心安公園等一系列以“安”命名的城建項目,將古老文化與現代城市建設深度融合,塑造了萬安獨特的城市風貌。請問在城市文化建設過程中,是如何深入挖掘和傳承萬安的歷史文化資源的?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對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以及增強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巫太明:“安”是中華文化中最深沉的意含,萬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萬安縣名就是安文化最直接的表達,而萬安建縣同樣賦予了“五云呈祥,萬民以安”的崇高理想。同時,蘇軾、辛棄疾、楊萬里、文天祥、解縉等歷代文人途經萬安,留下了“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眾多傳唱不息經典詩文,形成底蘊豐厚的十八灘文化。挖掘和傳承好萬安的歷史文化資源,并將其融入到萬安城市建設當中,既是推動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塑造城市獨特文化個性、提升美譽度的重要體現。

萬安縣十八口塘公園
近年來,萬安縣委、縣政府聚焦建設“文化萬安”目標,把“安”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設中來,命名了五個以“安”為主題的公園,并圍繞這些公園推進城中村改造、實施城市微更新,通過補齊城市功能短板,提升功能品質,讓廣大群眾安居樂業、安心發展,讓全縣經濟社會安定祥和、安贏未來。比如,通過實施微更新、微改造,植入“安”文化元素,曾經規劃管理無序,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的芙蓉鎮十八口塘片區,煥然一新,入選全省城市更新第一批優秀案例、全國健康縣區建設優秀案例。比如,通過開展生態修復,實施恒安公園建設,設置“安”文化公益設施,該地段曾經相對脆弱的生態得到了有效修復,城區、園區配套功能業態得到了豐富,成為市民休閑打卡熱地。
同時,我們深耕“安”文化品牌,推出“吾心歸處是萬安”“來到萬安和美心安”等一批宣傳口號,創作《心安萬安》《筑夢萬安》等歌曲,有效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增強“我就是萬安形象、我要為萬安增光,萬安發展我受益、我為萬安盡全力”的主人翁意識,全力唱響“心安萬安”城市形象。
央廣網:萬安縣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規劃和措施?在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對于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共同繁榮,您認為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大力度?
巫太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萬安是革命老區,人口小縣,各項基礎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城鄉基礎設施,離群眾期盼還有不小的差距。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讓全縣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作為孜孜追求,按照“兩江四岸十組團”的思路,不斷完善城鄉功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優化資源配置、縮小發展差距,全力將萬安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城市。
尤其是圍繞打好打贏做強做靚縣城攻堅戰、重點民生品質提升攻堅戰,通過精細化布局、片區化改造、系統化更新、品質化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有了長足的進步,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廣泛點贊。比如,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上,我們堅持優先保障、優先發展,實施了一批城市建設項目,先后補齊文化、商貿等功能短板,在縣城最好地段建設了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以及5個商圈,打通了24條斷頭路,打通城市路網30余公里,新增、改建停車位5000余個,有效暢通了道路微循環;聚焦老舊小區、城中村等問題,完成了7個片區、9個城中村改造;投入了1.5億元,改造更新雨污管網105公里;投入近億元,對全縣17個鄉鎮場的綜合農貿市場進行新建或改建,進一步推動圩鎮人氣聚集;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累計實施新農村點376個,高標準創建4個“四融一共”和美鄉村示范點,G356國道和贛江沿線“四融一共”和美鄉村示范帶基本形成。比如,在公共服務供給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全力解決一批民生實事,讓全縣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萬安縣韶口鄉龍舟文化園
換屆以來,我們大力推進“外聯內通、通江達海”的交通體系建設,在萬安高鐵開通基礎上,井岡山航電樞紐、贛江二線船閘先后投入使用,百嘉贛江大橋竣工通車,群眾日夜期盼的萬安大橋開工建設,G356萬安段五個隧道全面貫通,農村四好公路建設穩步推進,形成了全縣“半小時交通圈”;先后投入6億余元新建、改建萬安三中、萬安五中等學校48所,增加8000余個,“大班額、大校額”“入園難、就學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人民醫院實現整體搬遷,縣中醫院特色大樓、縣婦保大樓投入使用,新改建衛生院16家,群眾就醫更加便捷高效;引進2家社會化專業養老機構,新建、改建敬老院16家,建設“一老一小幸福院”17個,有力推動城鄉養老服務水平提檔升級。同時,在光纖、5G網絡覆蓋和動力電方面不斷補齊短板,實現了村村通,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雖然全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對標對表葉建春省長在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美麗江西建設”等目標要求,在加快城市更新,全面補齊城鄉發展短板,促進城鄉文化繁榮,加快建設四融一共和美鄉村等方面持續發力,讓萬安的城鄉“顏值”更美,百姓“幸福指數”更高。

萬安縣恒安公園
央廣網: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站在新起點,萬安縣將重點做好哪些方面工作,確保2025年各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巫太明: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劃布局之年,做好2025年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站在新起點上,萬安縣委、縣政府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標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聚焦打好“十大攻堅戰”,計劃全年實施175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200億元以上,全力將積蓄多年的產業優勢、生態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確保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一是錨定產業優勢轉化。我們將堅持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發展提能提級,認真落實“1269”行動計劃,扎實開展重大產業項目見效年行動,發揮好省級電子信息數字經濟集聚區優勢,圍繞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裝備制造產業等主導產業,精準開展延鏈補鏈強鏈,構建多極支撐、富有特色的工業產業集群梯隊,力爭全年工業營收突破200億元。
二是錨定生態優勢轉化。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我們將進一步準確把握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發揮好富硒資源優勢,使用好富硒產業研究院、富硒產業聯盟、富硒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三駕馬車”,高質量推進硒稻、硒橙、硒柚、硒茶、油茶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有機硒,全力打造富硒功能農業重點縣。同時,全力打好“兩山”轉化攻堅戰,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進一步提質運營濕地資源運營中心,開展鄉鎮“兩山”運營中心試點,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新業態,全力暢通“兩山”轉化通道,為打造美麗江西貢獻更多的萬安力量。
三是錨定區位優勢轉化。我們將全面落實贛江中游<吉安>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總體規劃,立足得天獨厚的水運優勢,全力打好水運經濟攻堅戰,加快推進臨港物流園建設,推動下村綜合貨運碼頭在年底前建成投用;持續推動造船廠擴建,加快組建縣水路運輸公司,積極引導周邊地區大宗貨物向公水聯運有序轉移,做大做強港口經濟,推動港產城融合。同時,堅持“以水為媒、以賽旺城”,加快聯動贛州發展,做好“水運+文旅”文章,開發贛江水上生態游,打造“萬千美景、安迎天下”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