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江西省兩會|曾衍敏:打造“小縣大城” 推動城鄉協同共進
編前語: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謀劃之年。1月16日起,江西省進入兩會時間,代表委員就如何助力江西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共商發展大計。近日,央廣網江西頻道專訪了江西省人大代表、萍鄉市蓮花縣縣長曾衍敏。
央廣網:在過去的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蓮花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是如何應對的呢?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績和顯著變化?
曾衍敏: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一年來,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蓮花縣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等各項工作,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預計全年GDP增長4.5%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左右,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3.6%左右和6.8%左右。

一年來,我們始終圍繞“三區三縣”總體目標和“小縣大城”總體戰略,推動人口集中、產業集聚、改革集成、功能集合,“宜業、宜居、宜學、宜游、宜商”的“五宜”縣城建設取得較好成效。如,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升級工程,全縣重點擬上市后備企業新增2家,總數達8家,三大主導產業中,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增長20.5%左右,裝備制造營業收入增長18.7%左右。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打破戶籍限制,全面推行“陽光招生”,新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琴亭學校),接收1150名進城(外來)務工和創業人員子女入校就讀,得到了群眾的普遍好評。大力推進城市更新,暢通城市路網,規劃近三十年的琴川路即將在今年春節前初步通車,G322蓮花富民至寨里段也已啟動招標,通車后大貨車穿城的問題將得到解決。

蓮花縣城區全貌圖
央廣網:近年來,蓮花縣立足本地特色資源,積極探索山區縣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路徑,推動農業休閑、鄉村旅游、品牌建設等,基本形成一體化、多功能、可持續的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體系,為農業產業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請您介紹一下,在推動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引領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的過程中,蓮花縣有哪些獨到之處?
曾衍敏:蓮花是傳統農業縣,環境優良,土壤肥沃,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有獨特的優勢。

蓮花縣吉內得國家稻田公園
一是注重龍頭培育。堅持“外引內培”雙輪驅動,以工業化理念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培育了吉內得、勝龍牛業2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省81家)、14家省級龍頭企業,勝龍牛業在廣東等地開設品牌專賣店500余家,吉內得水稻種植總面積達5.1萬畝。
二是注重創新驅動。圍繞肉牛、大米、血鴨、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加強政企、校企合作,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建設“福牛產業園項目”,與省科學院合作共建江西省道地中草藥種質資源基地,推動科研成果產品化、產業化,不斷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
三是注重平臺建設。依托生產、孵化、貿易、物流四大產業功能,全力建設食品產業“一園四區”,高效建成食品產業孵化園,已簽約落戶食品加工企業11家。

位于蓮花工業園的江西躍鑫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內,員工正在抓緊生產訂單產品
四是注重品牌打造!吧徯』ā眳^域公用品牌建設成效明顯,參與品牌運營合作企業達20家,18類246種農產品納入運營銷售中心,網紅爆品辣味蘿卜干日銷量最高突破8萬單,蓮子、麻辣蘿卜干分別在拼多多、抖音商城列同類產品銷量第一。2024年全縣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1.46億元,增長152.9%,列全省第七。
央廣網: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站在新起點,蓮花縣將重點做好哪些方面工作,確保2025年各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實現開門紅?
曾衍敏: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動蓮花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兩會精神,深入實施“小縣大城”總體戰略,推動中央和省、市重大決策部署在蓮花落地落實。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深化改革創新。推進園區改革,進一步健全“管委會+公司”管理機制,鞏固園區社會事務剝離、人事薪酬改革成效。建好園區服務中心,健全園區服務隊伍,推動“園區事、園區辦”。加快推動園區調區擴容,努力打造“一園三區”新格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營商環境“硬指標的提升”和“軟環境的優化”,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深化“企業安靜日”“涉企綜合查一次”等制度,繼續推行“首違不罰輕罰”等柔性執法,加強“執法碼”運用,讓企業安心發展。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貫徹落實中央一攬子增量財政政策,積極探索大財政體系改革,盤活國有“三資”,為基層財政注入更多活力。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國儲林+”建設模式,完善產權制度,深化“三權分置”,加大收儲力度,抓好靈芝、太子參等特色林下產業發展,促進興林富民。
二是堅持主攻工業。聚焦新材料、電子信息細分領域、以壓縮機為核心的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堅持招大引強、扶優培強,加快構建“1+2+N”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6210”行動計劃,錨定“4+2”新動能培育精準發力,加快打造一批有主導力、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鏈主”型企業,加快寶海微元等重點企業上市步伐。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謀劃布局增材制造、功能食品、新型儲能、新型顯示等未來產業,著力打造新的增長點。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注重引入特色化服務商,為企業量身打造符合需求的轉型方案,著力打造一批“小燈塔”企業、“數智工廠”等數字化標桿,重點幫助有澤、寶海、鑫彩晨等有較好數字化基礎的企業加快完成數字化改造。

工人們正忙著把蓮小花產品打包,并通過快遞發送到全國各地
三是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走品牌化、特色化、融合化和適度規;缆罚錾钭鰧崱巴、特、產”文章,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畜頭肉尾”文章,全面推進“六個一”工程,結合“中國辣都”建設,依托蓮花血鴨、富硒牛肉、富硒大米等優勢產業,聚焦“零食、辣味、硒鋅”等,推進特色食品產業集群發展。加快食品產業“一園四區”建設,加大現代食品企業招引力度,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大力提升“蓮小花”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帶動農產品產銷兩旺,實現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同時,積極創建國家級種業大縣。
四是增進民生福祉。結合“小縣大城”總體戰略實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為群眾提供更優的公共基礎服務。持續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優先發展就業吸納能力強的富民產業,深入實施“頂梁柱回家工程”,建立更多“5+2就業之家”網點,幫助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就業。圍繞群眾普遍關注的教育、醫療等領域,全面推進城區教育擴容,辦好“家門口人民滿意的教育”,大力推進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中醫院二期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等民生工程,讓更多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