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生米老街來了特別客人
開欄的話:辭舊迎新,贛鄱春早。濃濃的年味里,有各級政協委員堅守一線的奉獻、履職為民的擔當、情系基層的溫暖。日新月異的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別樣景象,喜慶祥和的萬家燈火,凝聚著社會各界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奮斗的智慧和力量。江西政協“報網微”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記錄這個春天里贛鄱政協人足跡,展現新年新氣象。
1月13日,南昌市紅谷灘區生米老街,臘肉飄香,年味漸濃。這里,迎來一批特別客人,他們是專程前來調研的省市區政協委員。
省兩會即將召開,作為南昌市中心城區唯一現存的原貌古鎮,如何保護發展好,不僅引起紅谷灘區政協委員和南昌市政協委員的重視,而且,引起省政協委員的關注。

幾天前,省政協副秘書長吳泉水召開座談會,專門研究進一步做好新一年“贛事同心”委員工作室的具體舉措。這個工作室建在生米街道,是目前唯一一個省市區三級政協委員工作室。會上,大家暢所欲言,表示要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助推實施省會引領戰略,助力“首府之區”高質量發展。
生米老街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600年歷史,憑借贛江水運優勢,是古代新建縣四大商業中心之一,現有區級保護文物建筑3處、不定級文物建筑15處。

在新年相繼開幕的南昌市政協十五屆五次會議和紅谷灘區政協一屆五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涂文堅、區政協委員王定釗,分別就加強生米老街保護與發展提交了提案。
參加調研的省政協委員、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胡海勝深耕文旅融合發展。他說,走進來發現,以前的生米現在已經成為“熟米”,近距離了解“熟米”中還夾雜著些許“生米”。
“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坐落著一片擁有鄉村氣息的地方,難能可貴。”胡海勝建議,以數字化賦能生米老街原真性、完整性保護,做好登記造冊,明晰產權歸屬,真正把資源變為資產,走出一條“文化+旅游”新路徑。“將全力以赴將街道、社區的呼聲帶上省兩會,助力生米老街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南昌市政協委員、紅谷灘區政協副主席田艷希望通過申報省級、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及歷史建筑,以及省級、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等,提升生米老街品牌地位。
吳泉水表示,歷史文化街區是城市靈魂的載體,要將此課題列入“贛事同心”委員工作室協商主題,三級政協委員同題共答,持續推動,增強新一代年輕人的文化認同感,實現與千年古街的“雙向奔赴”。
紅谷灘區政協委員、生米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屈曉晟對記者深有感觸地說,2024年,“贛事同心”委員工作室開展“三有”協商議事活動26次。新年伊始,省市政協委員就深入生米街道,不僅向委員工作室贈送《贛鄱情深協韻芬芳》書畫作品集作為新春禮物,還情系生米老街,助力保護發展。作為基層干部備感溫暖和鼓舞,作為政協委員倍增責任和動力。(杜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