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更有溫度和質感的民生答卷
接續奮斗不歇腳,久久為功不松勁。我省從2007年起在全國率先系統實施民生實事工程,圍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集中力量辦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實事,取得積極成效。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民生實事工程,用心用情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力爭讓人民群眾看到更大變化、得到更多實惠。
要抓重點補短板,用“真金白銀”兜底線保民生。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保障低保對象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改善殘疾人生活和照顧服務;關心關愛城鄉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留守兒童;推進鄉鎮敬老院資源優化配置改革和“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我省民生實事工程“真金白銀”的投入不僅護好了“老弱幼”,更托起了“致富夢”,兜住的是民生底線,更是發展底氣。我們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針對重點領域、重點人群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解民憂舉措,聚焦補齊民生短板,努力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設身處地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實現幸福江西,一個都不能少。
要以問題為導向,及時跟進群眾需求的新特點、新變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群眾對美好生活有了更高品質的新期待,民生實事的標準和內容只有不斷調整和更新,才能與群眾期待相匹配、與時代要求相適應。回顧我省歷年的民生實事工程,從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城市特困月人均保障標準的穩步提升,到機構養育孤兒、城鄉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從新增“為全省適齡女生免費接種國產二價HPV疫苗”事項,到開展“可躺式”課桌椅進校園試點和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每一次標準的升級、每一個項目的新增,都是為了一個個群眾關心的具體問題能得到解決,都是為了不斷滿足群眾對更好生活的追求。與時俱進的民生實事清單既有對現實的觀照,更充滿著溫情的考量,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愛就在身邊。
要以改革為契機,把“辦好一件事”變成“解決一類事”。改革向前,民生向暖;制度為基,以厚民生。面對群眾紛繁龐雜的訴求,只有從個性問題里探究共性原因,切實將解決個例上的小事瑣事轉換到共性上的制度改革,才能推動“被動處理”轉向“源頭化解”,真正提高辦事效率,讓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比如,通過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改革,申請人從需要跑5個部門,分6次辦理的事項,優化為一表申請、一鏈辦結,辦理時限壓縮至5個工作日,極大地減輕了群眾負擔,實現了辦事成本最小化。除了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之外,越來越多的“一件事”改革正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從點到面、從面到群,全省民生領域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釋放出強大能量,有力推動為民辦事效能的不斷升級。
民生問題無小事,也無易事,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立足于實、聚焦于需,向改革要動力、向制度挖潛力,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一件抓落實,民生實事工程的宏偉藍圖就能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江西日報全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