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千氣象看江西】大棚里“種”出好光景——宜黃棠陰鎮小河村以黨建引領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宜黃縣棠陰鎮小河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依托蔬菜產業,成功打造了“小河彎彎”田園綜合體,讓昔日的“空心村”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并獲評全省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走出了一條“黨建強村、生態靚村、產業富村”之路。
破舊立新愁容變笑容
2021年,在村民代表大會上,一些村干部抱怨:“我們村太弱了,又窮路又破,村里都是老人和小孩,年輕人又少,大家做事都沒有底氣。”面對基礎條件差、人員力量薄弱等難題,如何帶領村民增收致富,成為村黨支部的“頭疼難事”和“頭等大事”。長年以種菜賣菜為生的村民潘小玲提議:“現在省、市大力號召發展蔬菜產業,我們可以爭取一下。”經過研究討論,這個提議獲得了大家的一致支持。
說干就干!村黨支部齊心協力向上爭取蔬菜產業項目,最終決定探索打造集產業示范、農旅研學、團建等為一體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試點工程,蔬菜基地項目成功落戶小河村。項目落戶后,就碰上了土地流轉難題,部分村民擔心土地流轉出去會破壞農田,外出務工的村民認為租金少不同意流轉。面對難題,村黨支部成立項目攻堅臨時黨支部,動員全村黨員帶頭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并深入村民家中宣講土地流轉的益處,算好經濟賬和長遠賬。在黨組織、黨員的示范帶動下,村民們消除疑慮、積極響應,150多戶村民流轉土地1200多畝,為千畝蔬菜大棚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農旅融合農景變風景
“還以為自己走錯地方了,從來沒想過我們村會變得這么好看。”外出務工回來的村民看著村莊發生的變化感嘆道。
小河村與縣城投公司合作將周邊100余戶農戶,全縣30戶種植大戶、19戶養殖大戶和11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凝聚起來成立“紅旗公社”,社員以農副產品、自家場地、自身技術等入股,城投公司負責公社日常運營,以公社引領綜合體發展。“紅旗公社”充分利用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內外環境改造、設施設備添置等,為游客帶來集農耕研學、親子旅游、營地體驗、文創農業、運動休閑于一體的“吃、玩、游”體驗。同時,充分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后剩余的邊角露天菜地,動員城區居民和周邊群眾,對露天菜地進行“認領”,讓大家體驗種植采摘、勞作健身、親子休閑的樂趣。如今“小河彎彎”田園綜合體已然成型,成功實現農景變風景的華麗轉變。
村富民享荒地變福地
“自己摘菜自己做飯,小河村的‘共享廚房’讓我們體驗到了新鮮蔬菜的美味和自助烹飪的樂趣!”來游玩的李女士一家在柴火灶邊忙得不亦樂乎。黨員潘躍進、潘小平等人帶頭流轉自建房入股“紅旗公社”,打造了“共享廚房”,為游客提供新奇體驗的同時增加村民收入。
“蔬菜大棚建成后,我承包了12畝蔬菜大棚。村里的金桂蘭、李桂杏等8戶黨員也主動承包了80多畝蔬菜大棚,在外的青壯年聽說家鄉變好了,陸陸續續有60多人返鄉承包大棚種植蔬菜,50多名村民返鄉務工。”村黨支部書記周俊平說道。如今,千畝大棚成了小河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2023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60萬元以上。
“現在我們村越來越多村民選擇回村發展,大家的錢包鼓了起來,日子也越過越好。”周俊平說完,臉上是掩飾不住的笑容。
(李加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