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糧節糧,讓節儉成為新“食尚”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有關規定,著力解決食品浪費行為,11月14日,江西省市場監管局發出通知,決定自即日起至12月中旬在全省開展反餐飲浪費專項整治。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公民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此次江西在全省開展反餐飲浪費專項整治,旨在進一步增強糧食安全憂患意識,持續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濃厚社會氛圍,不斷推動糧食節儉成為新“食尚”。
珍惜“盤中餐”,端穩“中國飯碗”。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解決好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當前,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加之氣象災害、局部沖突等因素,糧食安全不僅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更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現實來看,我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保障糧食安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松勁。盡管近年來我國大力倡導“光盤行動”,推動節約糧食,但“舌尖上的浪費”依然存在。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所以說,節約糧食、杜絕浪費“永遠在路上”,任何時候應當成為永久的習慣和風氣。對此,我們每個公民都要樹牢愛糧、節糧的新觀念,踐行“光盤行動”,養成節約習慣,堅決向餐飲浪費行為“說不”。比如,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能吃多少盛多少,剩飯剩菜要打包。總之,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珍惜“盤中餐”,讓節糧減損成為自覺行動,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良法“促善治”,節約“中國糧食”。從現實來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僅僅靠人們的道德自覺遠遠不夠,還必須要有法律的“剛性約束”。《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自2021年4月施行以來,對推動全社會形成濃厚的珍惜糧食的風尚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對一些時有發生的浪費糧食行為,我們還要進一步運用“法治力量”,持續整治浪費行為,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此次江西開展的反餐飲浪費專項整治,就精準對焦、靶向施策,出臺了一系列“點對點”的舉措對各種餐飲浪費予以堅決制止。比如,在引導上,在醒目位置張貼或者擺放反食品浪費標識,引導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在點餐上,摒棄傳統的“套餐方案”,倡導量身定制飯菜,從菜品到菜量都盡量精準;在用餐上,餐飲店要提供不同規格餐具,提醒消費者適量取餐等,這些精準的可操作性的規定和舉措,必將倒逼消費者“按需點菜”,落實“光盤行動”,對于進一步遏制“過度點餐”“過度浪費”行為都將起到重要作用。各地各部門要深入推進此次專項整治,為保障糧食安全,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提供法治保障。
節用裕民,節儉興國。愛糧節糧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一種形式,而應當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共同行動。讓我們爭做愛糧節糧的倡導者、踐行者,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同心守護“中國糧倉”,端牢“中國飯碗”!
(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