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贛商網訊 記者謝奀國、見習記者尹譜圣報道:2021年10月26日,玉山縣大前山青石場,秋風蕭瑟,浙江商人江連忠望著到處銹跡斑斑的器械、設備,內心五味雜陳。他至今也想不通,當初合法競標成功的礦場,為何遭遇當地多部門的推諉、拖延,導致20個月來,都無法辦證、開工,已投入的600萬元,眼看就要“打水漂”,各種壓力撲面而來,讓他心力交瘁。
投訴:浙商600萬元投資玉山卻遭“朝令夕改”損失慘重
此前,江連忠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連忠石材有限公司”。2020年1月3日,江連忠在江西省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上,看到上饒市玉山縣必姆鎮大西坑村大前山青石礦的相關招標信息,十分感興趣。江連忠旋即參與競標,最終,以160萬元的價格,競得該礦場開采權。隨后,江連忠交納出讓費并簽下礦業權成交確認書,并于同年3月5日,與玉山縣自然資源局簽訂相關采礦權出讓合同。
本以為一切順利,但讓江連忠沒想到的事,一晃20個月過去了,公司沒有辦下任何開采手續,也無法正常開工,多次投訴也無果。
江連忠向全球贛商網記者介紹說,當初的競標過程公開公平公正,摘牌后各項手續齊全、合法,相關文件里標明的開采方式為露天開采,但鑒于政府加強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不準露天開采,“政府制定的政策,我們當然全力配合。于是,公司改為洞釆方式,也開始采購、投入相關礦區設備,總計投入了600多萬元左右。但20多個月過去了,當地有關部門卻不辦理開采手續,這種‘朝令夕改’的做法,導致公司負債累累,舉步維艱。每次看到生銹的設備,心里就覺得憋屈,想要辦個證,怎么就這么難!”
據悉,大西坑村大前山青石礦此前拍賣過一次,但因為礦山位置偏僻、品位不高而流拍。第二次拍賣,競拍也不激烈,最終被江連忠摘牌。
必姆鎮政府:非主管單位但會向上級部門匯報
企業合法競標成功,主管部門配合辦理各項證件,是當地政府應盡的義務,也是江西倡導的“打造‘四最’營商環境”的基本要求。讓人疑惑的是,為何連忠石材有限公司卻20個月以來,遲遲無法辦證?
對此,玉山縣妼姆鎮黨委書記劉晨濤介紹說,大前山青石礦以前偷釆現象嚴重,為遏制非法開采,縣委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想盡了一切辦法進行阻止,最后確定由縣自然資源局牽頭上報省廳,合法掛牌出讓,“聽說最終是浙江的一個老板中標,但我從來沒見過。至于其他問題,鎮政府不是主管單位,但我們會向縣自然資源局及有關部門匯報,我也希望該企業能夠合法合規開業”。
玉山縣自然資源局:前期考慮不充分導致
解鈴還須系鈴人。作為主管部門,開化連中石材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5日邊和玉山縣自然資源局簽訂出讓合同。談及至今未辦證的原因,該局局長胡巨煒表示其清楚相關情況。他坦言:“前幾年,玉山縣數個鄉鎮盜采嚴重,但由于盜采點多處在偏僻山區,查處難度大,很難抓到現場?h政府全面整治了非法開采青石的現象以后,根據市場對青石板的需求情況有序設置青石的采礦權。當我們走完拍賣出讓程序后,上級主管部門在大排查大整治時,認為大前山青石礦儲量小,對環境保護不利,修復代價遠遠超過拍賣金額。這樣一來,我們覺得前期考慮不充分,統籌不合理”。
政府掛牌出讓、企業競標,由于前期問題未理順,便不予辦證,企業投入、合法利益,誰來保證?對面質疑,胡巨煒表示:“好像這個企業的資料還沒有報上來,等收到后,我們還是會按程序走的”。
企業叫屈:不是不報、是根本走不了程序
當收到必姆鎮政府、玉山縣自然資源局相關回復后,江連忠連連叫屈。
江連忠說:“作為企業,一天都不敢耽誤,我們怎么可能不報上申請材料呢!實際上,當我拿著礦業權成交確認書和縣自然資源局采礦權出讓合同,去上饒市環保局申請做環評影響評估書時,根本提交不了申請資料,也沒有哪個部門肯辦理手續。所以,根本走不了程序!這樣下去,我公司該怎么辦?”
目前,江連忠已先后投入約600萬元,面對當下的局面,他憂心忡忡地說:“眼看著就要‘打水漂’了,我實在是耗不起了!是收回采礦權、商議賠償;還是讓企業合規開采,希望政府能有個明確說法!
短評:比起遇到問題視而不見更可怕
浙商江連忠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源于相關部門當初沒有吃透政策,以致考慮不周、決策不夠科學。但企業如今面臨的困境,不會隨著一味拖延得到解決。這樣的做法,不僅損害企業利益、影響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還涉嫌違規。
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便明確規定,各地應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立政府誠信履約機制。《意見》表示:各級政府要認真履行在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與民營企業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建立政府失信責任追溯和承擔機制,對民營企業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變政府承諾和合同約定而受到的損失,要依法予以補償。
上饒市、玉山縣等相關部門的做法,似乎與《意見》精神背道而馳。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是當地政府、職能部門的應盡義務和職責,遇到問題,不是一味地推諉、拖延,將企業晾在一邊,對企業所受損失視而不見,而是正視問題癥結,多方協調、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既是主動作為、勇于擔當的表現,也是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樹立江西良好投資形象的具體體現。否則,不僅僅會影響客商對當地政府的印象,還會損傷全省打造營商環境的布局。
全球贛商網記者將持續關注該事件的進展。
1、本網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2、本網站內凡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均屬"中國江西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站協 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本網站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網站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網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商業目的及應用建議。 已經由本網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江西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凡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本網 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 損失。
4、對于已經授權本站獨家使用提供給本站資料的版權所有人的文章、圖片等資料,如需轉載使用,需取得本網站和版權所有人的同意。
※聯系方式:贛商服務與監督平臺 電話:0791-86847057